首页 都市小说 这个崇祯太不稳健了

第48章 转身就跑

  “怎么停下不走了?”施恩站在马鞍上,搭手观望,只是距离太远,什么都看不到。

  旁边的军兵带着期待问道:“额真,是不是能歇口气?”

  施恩环顾左右蒙古兵,只见诸兵都是面露疲倦。

  入关之前跟明军的松锦之战打了两年,为补钱粮匮乏,未及休整便匆匆入关,大半年时间转战近万里。

  本来所向披靡,又有大量的钱粮财物,还能隔三差五做次新郎,精神一直处于亢奋之中,掩盖了身体的疲倦。

  奈何阿巴泰轻敌冒进,大败于北京城下,而后明国皇帝领土突袭,杀得诸军魂飞魄散,此时都感觉特别沮丧。

  心中沮丧,疲惫感遏制不住,行军都感觉没劲,更不要说打仗了。

  施恩也想休息。

  遇袭溃败后被收拢,阿巴泰只编了个队,根本没让溃兵休整就匆忙回师天津,极度疲劳,感觉双脚绑了铅块一样。

  骡马都无精打采。

  但是不知道情况,没有命令,施恩甚至不敢让军兵坐下歇歇。

  军纪如山,坏者必死。

  鞑子屡战屡胜不是没有原因的。

  就在施恩打算派人问问时,一骑狂奔而来,叫道:“都统令,就地列阵,准备接敌……”

  “接敌?”施恩下意识地看向田野,发现其一览无余,心里松了口气。

  后路在此,事不可为则溜。

  大不了回部落里去,不用怕大清的军法。

  “来人,把车子推开,于田里列阵。”施恩下令。

  军兵不敢怠慢,慌忙开始推车。

  官道是主干道,上传下达都要用,必须让出来,况且队伍绵延二十里,前后聚拢要依赖官道机动。

  这也是骤遇突袭时几无反抗之力的原因,兵力太过分散,而袭击方永远是以多打少,自然无往而不利。

  “跟我上,务必拦住明军!”苏拜举枪大喝道:“明国皇帝又如何?干掉他!”

  苏拜很知道突袭的危险,所以看到明国皇帝大纛,立刻领着本部人马迎了上去。

  并且他不认为明国皇帝能有多厉害。

  尽管大军被打的落花流水,但是阿巴泰在北京城外被毒打时,他在天津城外保护辎重,当图尔格在天津城外被毒打时,他跟着阿巴泰赶路去北京,当阿巴泰被突袭时,他在后军之中。

  他不是吃素的,十五岁随着努尔哈赤讨伐蒙古,因战被授为侍卫,兼领牛录额真之职,后随皇太极入关,前后六次无一缺席,关外历次大战更是冲杀在前,而且还去打过朝鲜,如今已是轻车都尉。

  再说了,明国皇帝真神勇无敌,如何被大清反复按着摩擦?

  无知者无畏。

  见大明皇帝一马当先,苏拜加速迎上,挺枪就刺。

  “来的好!”

  大喝中,朱由检张开胳膊夹住刺来的铁枪,猛地用力,把对面虏将甩飞出去,砸翻了两个鞑子,随即操起两杆长枪,右手或刺或挑,左手或砸或扫,不断把当面虏兵击落马下。

  皇帝如此神勇,诸军振奋,争先向前。

  虏兵见主将一个照面被干翻,对面主将又是勇不可挡,各自惊惧。

  一方士气如虹,一方胆战心惊,结果不必多说。

  瞬间杀穿阻截,建虏主力出现在眼前,朱由检长枪一指,大喝道:“勇士们,随朕冲啊。”

  “上,给我上~”巴哈纳驱使左右上前。

  他十七岁上阵,南征北战从无退缩,然而真的被明国皇帝打怕了。

  左右也怕,奈何军令难为,不得不硬着头皮上。

  上了就送。

  朱由检左手一翻,借着马力把铁枪投了出去,一发洞穿了两个虏兵,随即银枪翻飞,将当面虏兵全部击落马下。

  眼看明国皇帝将至,巴哈纳脑袋一热,转身就跑。

  朱由检没有去追,策马到了大纛下杀散护旗手,将大纛砍落。

  “都统没了~都统没了~”

  鬼哭狼嚎中,虏兵转身就跑。

  巴哈纳回过神来,又惊又怒,大吼道:“本将在此,本将在此,迎战,迎战~”

  声嘶力竭。

  但是虏兵正处于狼奔豕突的状态,战场范围广阔,又是沸反盈天,任凭他喊破喉咙也没用。

  这个时候,大纛才是唯一的希望。

  巴哈纳回头看了一眼,见朱由检左冲右突全无一合之敌,终究没敢转身去抢大纛。

  兵败如山倒。

  后方,施恩听见前面呐喊不断,正想派人查探时,有溃兵跑近。

  “完啦~完啦~明国皇帝~明国皇帝~”

  听到这些,施恩眼神一缩,还没想清楚怎么办,前方军兵齐齐转身,如同浪潮一般卷了过来。

  想保持严整阵型,要么让溃兵从两边走,要么将冲阵者全部砍杀,但他就一个牛录,哪能指挥的动黑压压的一片溃兵?何况溃兵中不少女真兵,随便一个都比他地位高。

  跑。

  兵败如山倒。

  “追~”朱由检越发亢奋,不断挥舞银枪,将一个个虏兵挑落马下。

  “前哨,随我追杀!”周遇吉一声大喝,领着一千五百骑脱离皇帝,从另一个方向追杀。

  大局已定,最多就些许亡命徒绝望反抗,余者成不了气候,当然分兵扩大攻击面积,以求尽可能杀伤建虏有生力量。

  后方,张煌言领着火铳队行进中。

  为防建虏冲击,依旧保持着密集,因此速度并不快。

  反正只是接应,倒也不用着急。

  忽然,一骑狂奔而来,叫道:“陛下大胜,建虏溃败~”

  “万岁~”诸兵高呼。

  “指挥,急行军吧,还能捞几个人头。”

  “是啊,鞑子大溃不会袭击,急行军也不妨事。”

  “现在速度太慢了。”

  听着左右七嘴八舌的建议,张煌言陷入了犹豫。

  继续慢腾腾的,赶过去只能捡破烂。

  “建虏~”

  惊呼中,全军止步,张煌言抬头一看,只见零零散散二三十个鞑子骑兵停在了远处,旋即勒转马头向西而去。

  都是些瞎头愣眼胡乱逃跑的,看到明军忙不迭地转向。

  虽然对方落荒而逃,但是给张煌言提了个醒,不能轻敌大意,若是急行军时有大股鞑子奔袭而来,必被冲散成溃兵,甚至因为步兵对骑兵的速度劣势,全军覆没都不是不可能。

  “稳一点,不能让殿下的心血付诸东流。”张煌言说道。

  话音刚落,不远处的河面上行来大量船只。

  郑芝龙部将李英划着船到了岸上,说道:“军门与张守备出击,正在清剿残敌,杨军门让我等空船来送兄弟们去前面支援陛下。”

  张煌言大喜,道:“建虏已经被陛下冲溃败,可否送兄弟去前面拦截溃兵?”

  “太好了!”李英一拍大腿,道:“兄弟跟着去捞两个人头,回去也能吹嘘一番。”

  “走,兄弟们,上船!”张煌言一声招呼,火铳手们争先恐后地上船。

  装满一船走一船。

  两刻钟后,张煌言看到了皇帝的大纛。

  一往无前,显然是在追杀。

  河面上,不少鞑子瞪着眼睛看了过来。

  “自由射击,瞄准了打!”张煌言一声大喝,旁边的李英已经把标枪投了出去。

  正中一建虏胸口。

  其他的鞑子惊慌想反击,但是泡在水里行动缓慢,还没接近就被明军击杀。

  海盗出身的天津总兵标兵到了河面上不是一般的凶残,根本不给东宫卫表现的机会。

  不一刻,水面被清空,岸上零散的鞑子见明军不留活口,尖叫着转身。

  李英叫道:“十步留一船封锁河面,其他人带东宫卫的兄弟往京师去,兄弟们,抄鞑子后路去~”

  “冲啊~”水手们欢呼着摇橹划桨,各船如飞一般逆流而上。

  河面距离官道不远,可见不少鞑子在往京师方向而去。

  “太稀疏了,要是行军时那么密集,用大炮轰一阵,啧啧……”李英可惜地说道。

  张煌言说道:“太子经常说要给东宫卫配炮兵,兄弟有没有兴趣来东宫任职?别的不敢说,前途肯定是不愁的,太子对自己人很大方。”

  学得文武艺卖与帝王家嘛,李英不由意动,但是想到洪旭被留下,又顾虑郑芝龙的优厚待遇,一时不好开口答应。

  张煌言也不催促,免得适得其反。

  李英虽然纠结,却没耽误速度,越往前鞑子越多,而且因为马力衰竭,这些鞑子都是牵马步行。

  人可以凭意志保持行动力,马匹是真不行的,而且战马娇贵,要及时喂食喂水。

  鞑子已经没这个条件,只能牵马而行,以保证紧急时快速逃离。

  这个时候就是紧急情况。

  见大队明军出现在河道里,虏兵连忙上马,也不敢走官道,窜进田野里逃的没了踪影。

  见状,张煌言无奈地说道:“现在上岸也抓不到几个,不如直接去香河,城里有不少驻军,可以协助绞杀建虏。”

  “这块地头你熟,听你的。”李英痛快地应下。

  两人达成一致,指挥船队继续往北去。

  太阳落山时,香河县城墙出现在视野里,然而张煌言等人的目光尽被一杆大旗吸引。

  “有鞑子聚集城外!”李英惊喜地说道。

  他随郑芝龙混迹海上,常有厮杀,也听过鞑子的厉害,一直是将信将疑,这几天打下来,感觉鞑子比倭寇还不如。

  朝廷开的赏格高啊。

  天子营和东宫卫改变了按首级记功的方式,而是整体叙功,其他各部军队可还是算首级的。

  看那旗杆高度,怎么也得千八百人,全干掉可以直升总兵,由不得他不心动。

  “兄弟,你有火铳我有火炮,我用火炮支援你,你上去打,功劳平分怎么样?”李英问道。

  “正合我意!”张煌言欣然应下。

  商议妥当,数十艘炮船一字排开,运兵船则缓缓靠岸。

  …………

  感谢“浮云霜天”兄弟的打赏。

目录
设置
手机
书架
书页
评论